只有親自去體驗這樣的行程才會覺得這趟文化之旅是不容易的,第一考驗的就是體力和毅力 接
下來要面對的還有更多的因素 如多變的氣候 不定時的鞭炮在不留意的情況下傷人,沿途長時間
行走 起泡的雙腳是否不聽使喚了,星期六的一大早 大甲媽祖已經過了大肚橋 接下來就是
交界的中和村 一整排的梧桐樹正在春夏之季吐露著新芽 ,離開繁雜的市區 媽祖的神轎就要到來
接駕的人們越來越多 青少年、中年、信徒、香客 整齊的制服 誠意十足 。
這一張照片是 女孩參與 4月7日 家鄉的永和宮 迎驾的團隊 。
這一張圖片 是在 沙田路王田的 五路財神廟 的米龍 。
圖片這一張 也是在4.7日 永和宮進香行程的繞境 女孩 穿上制服 。
大甲媽祖 回鑾之前的前一天 就在女孩的家鄉 不冷不熱的好天氣 一直聚集了許多的人氣
沿途 女孩離開家 一路往上 想跟著回鑾的車隊走 這十公里的以上的香客 人數 無法計算
來到 大肚境內 開始展開 每一單位或廟宇派出的健將來換手 。
【涼傘 彩傘 】:不斷的旋轉著 代表著大地 生生不息之意 。
交界的梧桐樹 讓轎夫稍為喘氣 讓少年接媽祖神轎 。
絡繹不絕的香客 整齊的往下等著鑽轎底 讓媽祖神轎經過 以祈福 身體安康 萬事順心 。
這是女孩出生的地方 王田廟 帝爺廟 。
停留了約10分鐘 媽祖神轎 繼續下一個路程與回程 《往清水的位置》 。
這家【五路財神廟】是私廟 ,位於 沙田路上 。
他們非常的有誠意 安置米龍 及陣頭 。
米龍大部份是興建、重修廟宇或房子時所做的儀式,重修或興建廟宇或房子時有可能動到地裡的龍神,所以就會請道士用米做成龍的形狀後做安龍儀式,儀式結束後,米龍的眼睛、嘴或少許鱗片會拿下來放在一個甕裡面,而這個甕會埋在廟宇或房子最中間的位置,代表龍神已被安置妥當。米龍的米會分給村裡面的人成為平安米來食用。
一路上的鞭炮大陣 是女孩不喜歡的 但也帶動了熱鬧的氣氛 。【鞭炮好像不用錢買的】
媽祖所要經過的前方 總像是 戰爭一樣 一大團的火球 炸的 香客都灰頭土臉的 。
這也一再 影響 他們到今晚到清水的行程 。
人越來越多 看熱鬧的 祈福的 抬神轎的 星期六好天氣 媽祖未到達之前 全都是虔誠的信徒。
各種不同單位的團隊 都大陣容的等待 媽祖婆到來 。
整條 從王田到清水這一條路 再另外搭起舞台 超過十座 。可見 歡迎的程度 。
圖示 :三十六執士 等待媽祖的神轎 稍做休息。
執士隊,或稱「執事隊」,所持之物有「長腳牌」及「執事牌」兩種,長腳牌為一木牌,而執士牌是執行任務用的各式兵器。大甲媽祖遶境進香團的三十六執士與繡旗隊皆為非固定性組織;不同的是,繡旗隊由女信徒組成,執士隊則全為男性。有意參與執士隊之信眾可向廟方報名,經過擲筊取得媽祖首肯之後方可加入。
執士隊隊員每人手中皆握有一支長腳彩牌或各式兵器,可說是進香團中最具派頭的隊伍,兵器通常以十八對、三十六支為主,故稱為「三十六執士」。不過民間所見應不只十八對,此僅是一個概括性的稱呼。
進香過程中三十六執士每人各持一種彩牌或兵器,分成兩路縱隊而行。前半部手執長腳彩牌,書寫著「肅靜」(肅靜牌)、「迴避」(迴避牌)、「天上聖母」(主神牌)、「遶境進香」、「風調雨順」、「國泰民安」,共十二面。後半部則手拿各式武器,計有:龍頭(最前方)、日月牌、槍、槊、戟、雙戟、刀、關刀、斧、鉞矛、印架及令旗(殿後)…等,共三十六支,排成兩排。這些法器平時擺放在廟中兩側,增加廟內莊嚴肅穆的感覺,出巡時則提醒信眾們遵守指示迴避、肅靜。
這台亮麗的車車 是在隊伍中 很有特色的 。
女孩在 沙鹿和龍井的交界 在大甲媽祖教師研習團中 寄了一張 明信片 給親人 。
一路上 女孩從王田出發到清水的交界 神轎在晚上近10點還未能順利的安駕 天色已晚 女孩
只好做回程了 。一天下來 看到好與不好 這樣的信仰方式 還有許多改善的地方 第一 我們應該
少施放一些炮竹《別讓媽祖笑我們髒》總是三媽出巡【黑面媽】,第二 應該體諒整個媽祖出巡團隊
的辛苦 不斷的干擾行程 讓他們沒有休息與用餐的時間 , 第三 知識性的文化宣傳瞭解這幾百年來
這樣的進香方式有何意義 讓參與這項活動的人們 都懂得 這隊伍中所代表的每一種含意。
2013年 女孩 參與了 大甲媽祖的文化洗禮與記錄 。